首页 > 互联网 > 制造卫星的是什么工厂,斯普特尼克一号在哪制造

制造卫星的是什么工厂,斯普特尼克一号在哪制造

互联网 2023-01-11

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什么?

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:斯普特尼克一号(Спутник-1)

斯普特尼克一号(Спутник-1)是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,由前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导弹改制而成,为铝制球体,直径58厘米,重83.6千克,球体,有4根鞭状天线,内装有科学仪器。

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,升空后发射了3个星期信号,在轨道中度过3个多月,围绕地球转了1400多圈,最后坠入大气层消失。斯普特尼克一号是航天启蒙时代的产物,是冷战时期太空竞争的标志。

发射过程

1955年6月25日,科罗廖夫提出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想法,并且补充了人类进行宇宙飞行的设想。

1957年8月3日苏联首枚洲际弹道导弹P-7试飞成功。接着科罗廖夫大胆采用捆绑火箭的办法在当年的10月4日,使苏联抢在美国之前,通过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,这一事件成为人类进入航天时代的重要标志,也为科罗廖夫带来了无比的荣耀。

当年,瑞典科学院曾提名运载火箭和卫星设计者获诺贝尔奖,致信苏联政府询问设计者是谁时,当时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却回答说:“是全体苏联人民。”就这样科罗廖夫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。
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斯普特尼克一号

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哪个国家哪一年发射成功的?

是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,发射成功。

斯普特尼克一号是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,由前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导弹改制而成,为铝制球体,直径58厘米,重83.6千克,球体,有4根鞭状天线,内装有科学仪器。

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,升空后发射了3个星期信号,在轨道中度过3个多月,围绕地球转了1400多圈,最后坠入大气层消失。斯普特尼克一号是航天启蒙时代的产物,是冷战时期太空竞争的标志。

扩展资料:

斯普特尼克主要构造:

斯普特斯一号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的构造很简单,卫星本体是一只用铝合金做成的圆球,直径58厘米,重83.5公斤。

圆球外面附着4根弹簧鞭状天线,其中一对长240厘米,另一对长290厘米。卫星内部装有两台无线电发射机——频率分别为20.005及40.002兆周,无线电发射机发出的信号,采用一般电报讯号的形式,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.3秒,间歇时间与此相同。

此外还安装有一台磁强计,一台辐射计数器,一些测量卫星内部温度和压力的感应元件及作为电源的化学电池。它的用途是通过向地球发出信号来提示太空中的气压和温度变化。

历史意义:

斯普特尼克1号毫无先兆而成功的发射,导致美国的极大恐慌,并造成史泼尼克危机,因此亦激起美苏两国之后持续20多年的太空竞赛,成为冷战的一个两强主要竞争点。

斯普特尼克1号升空的意义,在于通过量度其轨道变化,有助研究高空地球大气层的密度,并为于电离层作无线电波传递提供原始的资料。

由于卫星填充了压缩氮,斯普特尼克1号亦因此作了第一次人造物体作陨石探测的尝试, 由于高温的陨石穿透了斯普特尼克1号的表面,导致其内压泄漏,这也为陨石的极端高温提供证据。
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--斯普特尼克一号

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前苏联于哪一年发射成功的?

是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,发射成功。

斯普特尼克一号是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,由前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导弹改制而成,为铝制球体,直径58厘米,重83.6千克,球体,有4根鞭状天线,内装有科学仪器。

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,升空后发射了3个星期信号,在轨道中度过3个多月,围绕地球转了1400多圈,最后坠入大气层消失。斯普特尼克一号是航天启蒙时代的产物,是冷战时期太空竞争的标志。

该卫星介绍

斯普特斯一号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的构造很简单,卫星本体是一只用铝合金做成的圆球,直径58厘米,重83.5公斤。圆球外面附着4根弹簧鞭状天线,其中一对长240厘米,另一对长290厘米。卫星内部装有两台无线电发射机——频率分别为20.005及40.002兆周,无线电发射机发出的信号,采用一般电报讯号的形式,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.3秒,间歇时间与此相同。

第一颗人造卫星叫什么名字?

第一颗人造卫星叫斯普特尼克一号。斯普特尼克一号(Спутник-1)是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,由前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导弹改制而成,为铝制球体,直径58厘米,重83.6千克,球体,有4根鞭状天线,内装有科学仪器。

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,升空后发射了3个星期信号,在轨道中度过3个多月,围绕地球转了1400多圈,最后坠入大气层消失。斯普特尼克一号是航天启蒙时代的产物,是冷战时期太空竞争的标志。



扩展资料

主要构造:斯普特斯一号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的构造很简单,卫星本体是一只用铝合金做成的圆球,直径58厘米,重83.5公斤。

圆球外面附着4根弹簧鞭状天线,其中一对长240厘米,另一对长290厘米。卫星内部装有两台无线电发射机——频率分别为20.005及40.002兆周,无线电发射机发出的信号,采用一般电报讯号的形式,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.3秒,间歇时间与此相同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斯普特尼克一号

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哪个?

月球是地球的卫星,而围绕月球的人造天体,有的人把它叫做孙卫星。

继“月球9号”月面软着陆成功以后,前苏联的“月球”10号成为历史上第一颗孙卫星。

“月球10号”在1966年3月31日发射,4月3日以每秒2.5千米的速度接近月球,并从月球附近飞过,这时逆推进火箭点火,速度减到每秒1.25千米,于是进入孙卫星轨道。它的轨道要素如下:远月点大约1000千米,近月点大约360带米,轨道倾角71°54′,周期大约是3小时。

“月球10号”包括逆推进火箭,重1.6吨,进入孙卫星轨道之后,火箭部分分离,探测器本身只重240千克。在这个探测器里装有宇宙尘测器、辐射线计、磁力计、红外线计等科学仪器,但是没有电视摄象机。这个探测器使用的是化学电池,所以电池的电力一用完,电波的寿命也就终止了。

4月17日发表早期观测的结果,大略有:第一,月面的辐射线和地球上的花岗岩放出的辐射线很相似。如果扣除宇宙线的影响,月面辐射线的强度和地面玄武岩放出的辐射线相似。第二,在环绕月球飞行的5小时16分里共遇到53个宇宙尘粒,得知月球附近的宇宙尘粒的密度比行星际空间宇宙尘粒密度约大1000倍。第三,在月球周围存在着微弱的均匀的规则磁场。

以后前苏联又把“月球11号”、12号、14号送人孙卫星轨道,用来拍摄月面照片,调查月球引力场以及月球和地球的引力关系。

美国在前苏联发射“月球10号”以后的4个月也发射了孙卫星。美国的孙卫星叫“月球轨道环行器”,它是由宇航局的兰利研究中心负责研制的。这是具有4块太阳能电池板的探测器,发射的时候重390千克。在月球附近逆推进火箭点火,修正轨道。推进剂用完以后,探测器重,270千克。

在这个探测器里装有广角镜和望远镜的照相机,把月面景色拍摄到底片上,底片可以在探测器里自动显象,并且传送回地面。

“月球轨道环行器1号”在1966年8月10日发射,飞行92.1小时以后,8月14日进入孙卫星轨道。初期的轨道要素是:远月点1865千米,近月点188千米,轨道倾角12.2°,周期3小时37分。8月21日近月点降到。56千米,继而8月25日继续降到40千米。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拍摄月面的细节照片。环行器1号共拍摄了月面照片21.5张,此外还有2张从月球附近看地球的照片。根据地球上的指令,10月29日,探测器上的火箭点火,使探测器撞击在月面上。这是为了避免跟以后的轨道环行器的信息相混淆而采取的措施。

以后“月球轨道环行器”每隔3个月发射一次,一直发射到5号,拍摄了99%月面的照片。这些照片为制作精密的月理图和“阿波罗”登月选择着陆地点提供了充分的依据。此外,在环绕月球飞行的过程中,由于月球引力的不均匀性,轨道发生偏离,由此而获得月球内部结构的新知识。

发现这个问题的是加利福尼亚工科大学喷气推进研究所的缪拉。他在分析“月球轨道环形器5号”的轨道数据的时候,发现当探测器经过圆形的“海”的上空的时候,它的速度增加。可以认为这是由于圆形的“海”,那里的引力强,探测器在这种引力的作用下增加了速度。引力强,这就是说在这部分有比较重的东西。缪拉认为“在圆形的海底也许埋有陨石吧。”根据他的分析,在雨梅、澄海、危海、酒海、湿海的底下都有这种比较重的东西。在美国把这种重的东西叫“重力瘤”。


标签:卫星 军事 自然科学 物理学 未分类

大明白知识网 Copyright © 2020-2022 www.wangpan131.com. Some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1019930号-18